管理论坛
此栏目下暂无子栏目

公 告更多>>

首页 > 管理论坛

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南皮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日期: 2021-03-18
【字号

 

至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受到全方位地负面冲击。即使国内公共卫生状况逐步恢复,受到世界各国疫情不断蔓延并日益复杂化的影响,在世界经济下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状况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文章拟通过分析疫情阴霾下全球贸易水平现状,以及疫情对我国短期及中长期国际贸易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稳定我国在疫情期间及“后疫情”阶段的国际贸易水平。
一、疫情影响下的国际贸易现状
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复工难、中间产品海外供给链中断、人员物质流通渠道受阻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货物出口遭遇大幅下跌。跟据海关总署发布数据,2020年一季度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9432.2亿美元,同比下降8.4%,其中出口下降13.3%,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进口下降2.9%。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对我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的分析报告,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约29.20%的制造企业出口额明显降低,约41.24%的企业出口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從行业来看,我国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高度依赖于海外产业链供给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制造业、汽车、挂车和半挂车制造业,以及高度依赖于海外需求的纺织、计算机械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以纺织行业为例,2020年一季度,由于欧美大范围取消或推迟订单,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金额45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7%,其中,纺织品出口226.9亿美元,同比下降14.6%;服装出口225.7亿美元,同比下降20.6%。比较历年纺织行业出口数据,第一季度纺织服装出口总额降幅超过国际金融危机时的2009年。
而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性扩散,各国防疫政策不断出台和实施,全球贸易前景也不容乐观。世界贸易组织(WTO)于2020年4月8日发布了《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贸易水平预计缩水13%-32%,即在最坏的情况下,全球贸易总额仅相当于2019年的2/3,下降幅度可能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的水平。
二、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短期阶段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的负面冲击
疫情爆发以来对我国外贸企业产生的影响已经相当清晰,涉及订单、用工、原材料、物流等上下游各生产环节。总体来说,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分析,疫情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均对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生存空间产生挤压。
从供给端来看,一方面,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严格,企业复工复产手续繁琐,封城、交通阻断,使得运输渠道不畅,原材料和零部件无法到位,制造企业开工困难,人员跨地区流动停滞,导致部分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出现用工荒;另一方面,随着疫情不断在全球蔓延,绝大多数国家采取了企业停工停产的措施,我国中间品和零部件进口供应链断裂,出口加工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困难重重。
从需求端来看,第一,疫情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低迷,国外市场需求持续萎缩,外贸订单被迫延期履约或取消,导致出口企业的存量订单缩水;第二,随着WHO将这次疫情列入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先后进入“抗疫”紧急状态,出台了各种限制入境的措施,导致经贸合作人员跨国往来停滞,各类展会、洽谈会推迟或取消,出口企业获取新订单的渠道受阻;第三,全球各地采取“封城、封航、封国”、增强通关检验检疫等防疫措施,使得出口企业物流堵塞,仓储成本高企,交货周期拉长,企业账期增加,造成外贸企业运营困难。
(二)中长期对全球价值链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等传统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世界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的繁荣局面,处于高度的全球产业内分工状态。产业内分工是指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出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跨国产业布局的考虑,将商品的生产分解成不同的工序和环节,并分散到世界各国进行,由此形成了大量中间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部件和服务外包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境流动,进而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顺利加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及时地嵌入了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重要节点,从而实现了长达20年的对外贸易爆炸式增长,享受了巨大的全球化红利。
然而,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疲弱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经济全球化思潮不断涌现。疫情的爆发更是成为部分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借口和武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封闭取向、种族歧视、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兴起,可能将从根本上动摇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基础,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价值链的断裂。再者,疫情之下,我国面临中间产品海外供给链断裂的情况。而在“后疫情”阶段,跨国公司价值链重构过程中,可能不再作为“理性经济人”只考虑资源配置的效率,可能更加看重价值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韧性,从而将产业链重新布局在国内或地理位置较近的经济区域内。鉴于大型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上述趋势一旦产生,我们将面临全球价值链“去中国化”的风险,中国可能被全球产业链边缘化。
三、应对政策与措施
(一)企业层面
1.精准扶持中小外贸企业
中小型外贸企业不仅贡献了大部分的工作机会,也是中国经济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但由于管理松散、资金薄弱、技术门槛低,疫情的爆发,使其首当其冲,较大型企业最容易出现经营风险。为了保持中国产业链的健康运行,政府部门应做到精准施政,从推进出口退税政策落地、改善贸易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保障医疗用品、关键农产品和其他重要商品和服务正常跨境流动等方面采取支持中小外贸企业,有序推动中小外贸企业恢复正常运转。
2.充分用好税收优惠措施
为助力疫情期间外贸企业税务办理,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口退(免)税有关工作的通知》(税总函〔2020〕28号)、《关于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总局公告2020年第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等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总局公告2020年第5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方便外贸企业及时办理的退(免)税业务,缓解企业财务负担。同时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简化操作流程、减少办理环节,通过“网上办”“加速办”“容缺办”让外贸企业轻装上阵。上述优惠政策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也应加强政策宣讲,及时让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了解、拥护政策,并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3.利用税收大数据对接供需
税收大数据平台存储了大量的经营状况、业务往来等重要的企业数据。疫情之下,我们更要利用好这一数据资源,协助原材料供需双方的对接,一方面打通中断的中间品供给链,突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困境,一方面助力企业延伸、转变及升级销售链,帮助外贸企业突破资金压力、库存积压等经营困局,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导致的订单缩水状况。
(二)政府层面
1.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
为应对全球价值链调整,一方面,我国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原始创新及技术突破,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双管齐下不断调整我国的制造业结构、优化制造业体系,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能力,进而抵抗全球的大规模产业转移及制造业回流趋势。
2.引导海外投资,顺应本地化生产
全球价值链的本土化趋势或不可逆转,为顺应制造业本地化,我国应引导有条件的制造企业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开展战略性布局,充分吸收、利用海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提升海外投资运营水平,占领高端市场,继续深度嵌入以美欧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创新网络和价值链。同时,对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鉴于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应加强对东欧、东南亚和拉美市场的直接投资,利用其劳动力成本优势,依托中国本土“母工厂”的技术支持,确保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低技术环节扔继续保持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短期内从供给及需求两方面对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产生负面冲击,长期来看则威胁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应对上述影响,建议一方面应在企业层面精准失策、利用税收优惠及税收大数据扶持中小外贸企业,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应从政府层面鼓励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强海外战略投资,以稳固我國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位置。

南皮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 沧州惠邦机电产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办 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集群模具中心协办

您是本站第126998位来访者